工业废气检测需要精准的数据支撑,而雨天的气象条件,往往会给检测结果蒙上一层 “不确定” 的阴影。看似只是天气变化,实则可能让检测数据偏离真实情况,影响判断与决策。
雨天的湿度会直接干扰采样准确性。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,如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,极易与雨水发生化学反应。当检测仪器采集废气样本时,高湿度环境会导致这些污染物提前溶解或转化,造成实测浓度低于实际排放值。例如,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,二氧化硫在干燥天气下检测浓度为 50mg/m³,而在中雨天气中,可能因雨水吸收降至 30mg/m³,形成 “达标” 的假象。
雨水还会破坏检测设备的稳定性。多数废气检测仪的传感器对湿度敏感,雨水可能渗入采样管,导致仪器读数漂移或短路。即便配备防雨装置,雨滴撞击产生的气流扰动,也会使废气收集的流量不稳定,影响采样体积的精准性 —— 而流量误差每增加 5%,最终浓度计算结果的偏差可能超过 10%。
气象因素的干扰更不容忽视。雨天常伴随风力突变、气压波动,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路径会变得复杂。原本稳定排放的废气,可能因阵风出现瞬时浓度骤升或骤降,导致单次检测数据失去代表性。环保标准中要求的 “连续 1 小时采样”,在雨天难以捕捉到稳定的排放状态,数据参考价值大打折扣。
从专业角度看,废气检测更适合在晴朗、风力稳定(风速 1-5m/s)、相对湿度低于 85% 的天气进行。若遇雨天,建议暂停检测,待天气转好后再开展,才能确保数据真实反映废气排放状况,为污染治理提供可靠依据。